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梅林关将大变 打造中轴新活力中心!涉3.78km+4地铁,效果图来了

2023年3月,由龙华区人民政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华管理局承办的深圳市梅林关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面向全球发布征集公告,当时成功吸引来自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的38家参赛单位(联合体),总计92家设计机构共同参与,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


后在2023年8月份,评选后的中标方案公布,中标单位为 AREP+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


此次国际咨询范围共包含三个层次,即规划研究范围、城市设计范围和枢纽核心区建筑概念设计范围。


规划研究范围为东至银湖山,西至玉龙路,南至梅林山、银湖山,北至民乐路,总面积为3.78平方公里,并考虑与深圳北站、华南国际物流中心、民乐村、梅林山、银湖山、民治水库等周边片区的统筹协调关系。


城市设计范围东至星河丹堤和丰泽湖山庄边界,西至牛咀水库,南至南坪快速,北至龙华大道、新区大道、金龙路,面积为1.10平方公里。


枢纽核心区建筑概念设计范围:由参赛机构根据城市设计方案划定,要求包含4条轨道线换乘站点且范围不小于20公顷。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梅林关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城市设计范围航拍图


中标设计方案描述显示,在深圳市的梅林关片区,一场城市设计的华章正在徐徐展开,它用精准的词藻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卷。为了避免千城一律的惯常问题,这个方案以一种谦逊的姿态面对着青山绿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童话般风情。它将改变过去的竖向城市发展结构,以生态韧性城市的绿色代替包裹耀眼玻璃幕墙的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冰冷。


AREP联合体的设计方案尝试通过一个生态城市片区来融入深圳的自然生态脉络,从建筑、枢纽、城市三个维度,来重新描绘梅林关的未来图景,最终形成一片与自然共同生长的建筑,一个山脚下的枢纽,一座自然生态城市。


设计以一条充满阳光和活力的地下中央大街,实现枢纽的便捷换乘,重塑核心片区的空间形态,赋予整个片区开放与高效的空间特质,助力深圳建设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时尚之都。


先来看一下中标的设计方案部分效果图


交通换乘


对于一个四线换乘枢纽,缩短换乘时间,实现各个交通设施的高效便捷连接,是设计面临的核心问题。


通过对地铁4号线站台的改造,方案独创性地用一条550米的直线段,在地下9米的平层连接4个轨道交通站点和民乐公交枢纽,实现了最短路径换乘。


未来,这里往返穿梭的忙碌人群,不再需要爬上爬下就可以轻松地踏上各自的旅程。换乘廊道带来的大量人群,也为地下的商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宽阔开敞的地下街道,并不仅仅满足换乘的需求,结合两侧的店铺和景观设施,形成了片区最具活力的中央街道。


△ 枢纽内部换乘  ©AREP


△ 中央大街  ©AREP



中轴门户,集聚产业


作为深圳科创中轴与深圳生态脊梁的交汇点,在中轴两侧,设计采用建筑非常克制的建筑体量,低高度、大底盘、多向切削、多层退台来呼应山形。建筑群南侧采用层层退让的绿植平台和绿坡与山体衔接,塑造出一个未来生态城市门户。


建筑群南侧的低碳产业社区,采用立体分层的设计,充分考虑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空间需求。


设计采用大标准层结合立体分层的方式,为中小企业的成长预留空间,为大型企业提供充足、明确的产业空间。


同时,设计注重建筑群的布局,顺应主导风廊,采用岭南特色的冷巷、庭院、骑楼、遮阳等生态设计策略,为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创造一个绿色自然、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环境。


△ 中轴门户  ©AREP


△ 产业集聚  ©AREP


产城融合,数字科创


设计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大家出行难、就业难以及生活出行目的地稀缺的难题。


基于人、产、城和生态的综合研究,设计提出打造“以数字科创为核心的产业社区复合地,以枢纽TOD优势为依托的龙华中轴门户,以数字实践和优质环境为特色的未来新活力中心”的总体目标定位。


设计规划在片区东侧围绕四线换乘枢纽及深圳创新发展轴布置核心产业,结合北侧布置的人才社区,打造数创中心复合社区,在西区布置生态健康住区,结合创智产业园,打造国际人才社区。


东西区及多个公共空间节点和公共设施,由一条公共生态廊道串联,形成一脉两轴三组团四节点的城市设计结构。


△ 整体产业  ©AREP


△ 规划结构  ©AREP


宜居、宜业、宜商的理想之地


梅林关片区将被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理想之地,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可以在这里实现美好的完美融合。


它是一个具备“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特质的片区,正迈向着深圳未来要打造世界影响力的魅力城市的目标,这正是近年来国家号召的青山绿水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倡议。


△ 回望梅林山  ©AREP


新梅林关,用一片生态城市融入自然山海。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方案为梅林关片区带来的新面貌,梦想中的城市正在开启,让我们相约在这座城市,相互倾听大自然的呼唤,一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 产城融合  ©AREP


梅林关片区将新增建筑550万平

住宅用地总面积达126公顷


龙华七大重点片区作为龙华区经济发展品质建设、能级提升的重要载体,总面积为104.62平方公里,约占龙华全域面积的60%。


新增的梅林关片区地处深港科技创新中轴中部,作为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区的重要载体,片区将打造为“全球数字先锋城市”核心引领区和示范先进营城理念、独具活力的产业综合城区。片区四至范围分别为梅林关片区东至五和南路,南至南坪快速,西至玉龙路,北至民康路,总面积4.63平方公里。


目前,梅林关片区内华南物流园和梅林关枢纽两个节点正开展规划提升相关工作,根据《深圳市梅林关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及《民治街道华南物流园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土地整备规划》阶段成果。


片区总建筑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其中现状建筑面积450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约550万平方米,包括梅林关枢纽片区结合国际竞赛拟新增建筑约250万平方米、华南物流园结合士地整备利益统筹拟新增建筑约200万平方米、环民治水库周边拟新增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最终规模待法定图则修编审批通过后据实更新)。


从片区的建设用地显示,居住用地面积达126公顷,商服用地5.38公顷,交通设施用地达155.17公顷,特流仓储用地54.91公顷。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从英雄难过“梅林关”

到片区华丽转身

 

打破交通瓶颈成为梅林关片区将华丽转身的第一站

 

梅林关是龙华进入福田的首站,此前的交通拥堵每天高峰期上演。

 

随着2011年地铁4号线开通,2014年新彩隧道开通,2016年梅林检查站拆除到2020年6号线开通,梅林片区的综合交通得到质的改善。


2017年龙华区提出高起点规划建设梅林关片区,使之成为代表龙华形象的“南大门”,打造梅观创新产业走廊,纳入龙华创新发展路线图。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梅林片区已经蜕变成为居住居住氛围浓厚,商业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的醇熟区域。

 

交通方面,梅林关片区具有便捷高效的城市轨道和高快速路网,规划共有4条地铁、1条城际,其中地铁4号线、6号线已建成,规划建设21号线、22号线,以及规划广深中轴城际可使片区30分钟内快速连接前海、河套、留仙洞、光明等重点区域。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教育设施方面,现状学校4所,包括万科双语学校、民乐小学、丹堤实验学校、书香小学;规划学校3所,包括华南物流园土地整备利益统筹规划(阶段成果)1所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法定图则规划1所18班小学和1所24班小学。

 

商业方面,目前有上河坊购物中心,星河Cococity,还有即将开业的龙华印象汇,此商业建面约5万平,最快今年底开业。


生态资源方面也非常丰富,梅林关片区内汇聚玉龙滨水主题公园、星河雅宝山体公园、民悦公园等多个城市公园,周边聚集白石龙音乐主题公园、新彩青少年极限公园等生态资源,群山环绕,生态价值优越。

 

目前,在居住方面,片区内及周边以适合居住的次新房、大社区为主,能满足刚需上车,改善换房,同时,兼有高端豪宅。


比如,高端豪宅小区有莱蒙水榭山,圣莫丽斯,熙园山院,星河丹堤。


刚需及改善小区有万科金域华府,深国际万科和颂轩、龙光玖龙玺,溪山,丰泽湖、书香门第上河坊等。


【规划先锋】 所属房网/咚咚找房平台 资讯中心团队原创号,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转公众号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