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6大重点区这样建、增学位1万座、GDP增速7% 2023龙华发展目标定了

2023年1月6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据了解,大会上,王卫同志在龙华区二届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回顾了2022年工作和发展成就等;本文简要来看一下2022年的龙华发展情况,及2023年的发展目标。(具体以官方公示文为准)


先来看下大家关心2023年发展的重点:


1、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初步安排为7%;


2、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2023年新增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上市企业等400家以上。


3、全力拓展产业空间。严守40.72平方公里工业区块线,推动第四轮重点产业片区土地整备,确保城市更新供应土地20公顷以上、土地整备100公顷以上。


4、全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模式,完成新改扩建幼儿园15所,新增学位超5000座,新改扩建学校9所,新增学位1万座。


5、差异化建设六大重点片区。


·北站国际商务区加快超核项目开发进度,打造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区启动区。


·九龙山数字城加快迈瑞医疗、九龙山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湾区智能制造高地。


·龙华超级商圈推进海岸城等城市更新项目,打造世界级未来消费体验中心。


·鹭湖中心城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深圳北部新中心。


·加快建设大浪时尚小镇“升级版”,推进“数字+时尚”深度融合,打造深圳顶流目的地。


·观澜文化小镇推进观澜古墟开墟,推出历史文化、艺术体验等主题线路,打造深圳文化新地标。


6、确保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7、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2023年力争开工筹集公共住房1.6万套,供应公共住房6000套


8、促进医疗资源扩容,推进9家医院、11家社康机构新改扩建,推动新增床位6000张、新增全科医生150名。


……

2022年工作回顾和发展成就


1、率先开发17个“龙·眼”数字抗疫系统系列应用,核心流调时间压缩80%,获评“全国抗击疫情优秀信息化单位”。创新深圳北站“一证通行”模式、“六专”闭环机制,仅用3天建成北站移动PCR方舱实验室,全面筑牢2000万人次通行屏障。率先建成2个跨境运输综合接驳站。全力做好医疗救治,转段平稳有序。


2、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谋篇布局“11+4”产业集群,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形成。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2980亿元,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产出高于传统企业增速6.5个百分点。


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900亿元,迈胜医疗等104家重点企业密集落地。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高企业总数突破3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总量增长2.5倍,增幅居全市第一。


3、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体制机制活力持续迸发。


系统谋划7大领域58项重点改革项目,全国首创型改革举措超20项,率先出台数字经济人才认定标准,13项改革经验获国家宣传推广。“免申即享”清单涉及事项数量、覆盖范围、补贴金额、受惠人数均居全省首位,区政府获评全国唯一“2022地方政府责任创新”案例。


4、尊重、顺应城市空间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力打造与都市核心相匹配的城市品质。


北站国际商务区超核项目用地成功出让九龙山数字城全面扩区。龙华壹方天地购物中心获评省级示范特色商圈。鹭湖中心城“三馆”建筑群获亚太地产大奖。大浪时尚小镇成功举办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峰会,成为全国数字时尚产业发展标杆。


5、时刻牵挂群众安危冷暖,公共服务供给实现质量齐升。


将近8成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实施174项民生实事、1310件民生微实事新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7所、幼儿园14所,新增学位超1.5万座。新增社康机构数量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区中心医院成功创“三甲”。建设筹集公共住房完成率达115%,供应公共住房近1.7万套,双倍完成市下达任务。


6、全力打造文明典范城区,奋斗文化形成可感可见的有效激励。


奋斗文化阵地体系和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简上体育综合体、九龙山体育公园、龙华文体中心建成开馆。


引入全国拳击锦标赛、“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等高端活动,文化名家总数达15位。中国版画博物馆、龙华城市客厅等8家单位获评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7、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


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代表建议办理“五项机制”获省人大宣传推广。支持人民政协依章程开展工作,委员工作站履职平台体系获国家级媒体报道。法治政府考核连续两年并列全市第一,区法院、应急管理局分获“人民法院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均为全市唯一。


8、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党建引领的龙华品牌在全市叫响。


认真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不断健全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定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惠企服务进党群服务中心等获人民日报点赞。


可喜的发展成就,正在深度重塑龙华形象、改变龙华印象。


——数字龙华成为鲜明标识。

——都市核心成为全新定位。

——奋斗文化成为闪亮名片。


找准龙华在深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找准龙华在深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龙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围绕市委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工作要求,全面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为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龙华贡献。


(一)找准龙华在深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必须全面融入“五个中心”建设


——按照制造业当家的要求,打造先进制造业主力承担区。

——按照“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引领区。

——按照深圳建设时尚之都的要求,打造时尚消费活力区。

——按照发展新兴业态的要求,打造低空物流先导区。

——按照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要求,打造产融结合示范区。


(二)找准龙华在深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必须全域推进数字化发展


——坚定数字化发展方向。

——深化数字化发展实践。

——再创数字化发展优势。


(三)找准龙华在深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必须打造人城产深度融合的都市核心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信用城区建设。

——打造未来城市展示窗口。


2023年发展目标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初步安排为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5.5%,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坚持以数字经济为牵引,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20+8”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发展“12+4”产业集群和“3+3+N”产业梯队,打造大湾区“智能制造+泛终端”集聚区、国家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世界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地。力争2023年新增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上市企业等400家以上。


(二)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


高标准谋划建设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区,落地重大产业平台项目,争创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制造业赋能赋值赋智。推出一批“全真互联”工厂、“灯塔工厂”和“超级虚拟工厂”等应用标杆,加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和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全覆盖。


(三)协同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


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做好做大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加快发展金融租赁等新兴业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金融、绿色金融,深化公募REITs、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及推广,构建以产业金融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工业软件产业园、设计产业园建设,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打造大湾区高端制造业服务中心。


(四)充分发挥内需拉动作用。


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消费服务,提振消费信心。探索智能零售、线上直播等数字消费新业态,搭建直播电商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加快龙华超级商圈建设,形成大湾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


(五)打造数字化发展最优生态。


深化“1+N+S”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推动深港数据跨境流通试点项目落地,加速平台、资本、数据等要素集聚。聚焦重点产业四大目标群体,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精准化开展“双招双引”。


(六)全力拓展产业空间。


严守40.72平方公里工业区块线,推动第四轮重点产业片区土地整备,确保城市更新供应土地20公顷以上、土地整备100公顷以上。高标准开发建设九龙山等三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加快释放启动区1平方公里土地空间。



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度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扩大综改试点带动重点领域改革。

(二)扩大对外合作提升开放水平。

(三)扩大区域协作强力推动合作。

(四)扩大外资引进潜力。



坚持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先导,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全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模式,完成新改扩建幼儿园15所,新增学位超5000座,新改扩建学校9所,新增学位1万座。深入实施名师工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二)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加强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创新研究,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国高企业突破3300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深化数字龙华五大人才计划,打好“双招双引”组合拳,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引进集聚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阵地作用,源源不断造就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和创新骨干。建立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系统优化两个“国际人才圈”。



坚持以都市核心为标杆,打造发展能级持续跃升的现代化城区


(一)差异化建设六大重点片区。


·北站国际商务区加快超核项目开发进度,打造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区启动区。


·九龙山数字城加快迈瑞医疗、九龙山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湾区智能制造高地。


·龙华超级商圈推进海岸城等城市更新项目,打造世界级未来消费体验中心。


·鹭湖中心城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深圳北部新中心。


·加快建设大浪时尚小镇“升级版”,推进“数字+时尚”深度融合,打造深圳顶流目的地。


·观澜文化小镇推进观澜古墟开墟,推出历史文化、艺术体验等主题线路,打造深圳文化新地标。


(二)前瞻性布局数字城区建设。


加大BIM、CIM等新技术应用力度,打造全省首个全域数字孪生城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促进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均衡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融合基础设施,强力推进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三)高水平构建现代交通体系。


完善“九横九纵”骨干路网,推动小运量轨道交通五期龙华段开工建设,加快清平高速北段、石清大道二期等建设。畅通城市微循环,完成20个交通拥堵节点整治,开展120个路段慢行系统提升。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大力推广智能头盔,开展高快速路、主干道BIM逆向建模,打造低空飞行试验区。



坚持以创建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为重点,在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一)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二)着力构建法治社会。

(三)切实保障公正司法。



坚持以文明典范城区为目标,塑造明礼向善的社会风尚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三)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以可量化的“民生七优”为追求,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身边小事


(一)抓好就业最大民生。


确保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龙华人力资源产业园、龙华就业第一站等平台作用。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劳动调解服务标准化试点,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贯彻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二)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分层分类梯度救助体系,强化对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群体的帮扶。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擦亮青工学堂等青年工作品牌,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养老特色基地,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力争开工筹集公共住房1.6万套,供应公共住房6000套


(三)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促进医疗资源扩容,推进9家医院、11家社康机构新改扩建,推动新增床位6000张、新增全科医生150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医院建设,加强名医名科室引进和培养,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打造智慧化数字健康服务体系,争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打造模范践行“两山”理念的标杆城区


(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持续推进“双碳”产业招商引资,高质量推进能源科技城、求雨岭氢能产业园规划建设,带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快V2G、V2B、虚拟电厂等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光伏应用示范项目,推进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争创国家数字能源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构建大气污染防控技术体系,深入实施臭氧与PM2.5协同治理,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提速老旧管网提质增效工程,高质量推进观澜河等干流碧道建设。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快龙华能源生态园建设,深化垃圾分类导师制度,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三)持续提升市容环境品质。


全面推进“城市管家”模式,强化履约监管考评,推动作业机械化、电动化、智能化,提升服务质量。坚持试点先行、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加快推进专业物管进村。深入挖掘城中村资源优势、人文特色,围绕“宜居”“宜业”“宜游”不同主题,开展个性化街区创建。


(四)打造独具魅力“中轴翡翠”。


全面对接深圳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塑造“一环一轴九大道六片区”整体风貌,推动实现生态筑城、山水连城、公园融城、人文趣城。提升观澜河两岸植物和景观品质,使“红飘带”贯通南北,打造“世界级都市亲水长廊”。


【楼市大事】 所属房网/咚咚找房平台 资讯中心团队原创号,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转公众号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