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利率低至2.8%?有人想置换存量房贷,但我劝你别冲动

昨天,三部门正式回应,2024年5月29日之前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执行当时深圳利率下限政策。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存量房业主于是开启了自救,其中不少人盯上了低至2.8%,贷款期限长达30年的贷款产品,借此来减轻月供和利息。


这种方法没有风险吗? 转贷后真的能省钱吗?


利率低至2.8%,心动了吗?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房贷置换,500万贷款10年省百万利息”


“最低利率2.8%,速度快额度高” “最长30年,还款方式多样”……


最近一个月,我就接到了不下于10个贷款中介的电话,劝说将手头利率较高的房贷转换成利率低的经营贷,能省下大笔利息,还能减轻月供。


我一听就乐了,还有这样的好事。


所谓经营贷,顾名思义,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活动需要发放的贷款。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经营贷示意图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很基础的概念,房贷和经营贷的本质都是抵押贷款,区别在于针对的人群不同、可贷的年限不同、还款方式不同。


而随着LPR逐步走低,很多银行的经营贷利率已下调至最低2.8%的优惠利率。


这种方法行得通吗? 转贷真的能省钱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咨询了位资深贷款中介,他说,经营贷除了明面上利息低,优点体现在以下:


贷款成数高,住宅评估价最高8.5成; 额度也高,单套房产最高可贷3000万; 还款周期长,还款方式还多样。


等额本息还款最长可以贷30年,先息后本还款最长可以贷10年期。


假设一笔30年期、利率4.5%、500万的房贷,选等额本息,月供25334.27元,本息累计912.03万。


而一笔同样贷款金额、利率2.8%的经营贷,每月只要还20544.72元。“理论”上,30年本息一共739.61万。


一对比,月供不仅少了4789.55元,本息能省172.42万。


虽然上面明令禁止贷款流入楼市,但转贷后的息差足以让人想要钻制度的“空子”。


实际上,眼见存量房贷下调无望,把目光投向经营贷人不在少数。


@深圳买房计划 前天发出的一份投票,存量利率不降的情况下,选择转经营贷的有14.1%,仅次于提前还贷。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别太激动,这5个坑你务必要了解!


不过,我不太鼓励普通人通过置换成经营贷来降低利息和月供。


无论是经营贷、还是消费贷等,信贷资金是不得直接或间接进入楼市的,一旦被查到,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全部还款。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此外,期间出现的其他风险对一般家庭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


第一个风险点,宣传贷款期长达30年,但这只是一种“障眼法”。


所谓的30年期的超低息经营贷,只不过是授信30年,实现的方式是3-5年归还一次本金,然后再向银行申请续贷。


通过续贷这一过程,将整个授信时长拉长到10-30年。


第二个风险点,经营贷是针对企业的贷款,因此必须名下有公司,如果只是为了贷款而成立空壳公司,哪天银行查严了,一旦发现企业运营经营情况变差,营收少纳税少,那么到期后的经营贷就没那么好续。


第三个风险点,续贷的时候,会对房子重新做一次评估才能把钱借出来。


房价上涨时,这个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但房价一旦下跌后,房产评估价也会下调,经营贷到期,银行给你续贷,可能就贷不了那么多钱了。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举个例子:


之前银行评估价1000万的房子贷7成,现在到期了需要还700万。


但房价下跌,银行就得重新评估抵押物的价值。如果价值只有700万,即使能找到其他银行给你贷8.5成,也只有贷595万。


差额105万,你就得掏腰包补齐。


第四个风险点,续贷的利率。


第一次签的时候利率是2.8%,但到期后,如果优惠政策没有了,利率上调,甚至给你调到5%,就问你续不续?


而且宣传的30年期利率是参照第一次签的超低息,这让人产生了30年期经营贷比同年限房贷能节省利息的错觉。

第五个风险点,还款方式。


经营贷提供了多种还款方式,不过,其中先息后本的利息会高过等额本息。


假设一笔10年期、利率4.5%、200万的贷款,选等额本息,月供20727.68元,利息48.73万。


选先息后本,月供7500元,少了1.3万的月供。但利息却要90万,足足多了一半利息!


发现问题了没?明明月供少这么多,可先息后本总利息却比等额本息要多。


原因是计算方式不同。


先息后本的计算方式,是将年利息平均分摊到每个月,月供只含利息,所以月供压力很小。


而等额本息,是将总利息和本金平均分摊到每个月,而本金是越还越少的,本金越来越少,利息总额也就越来越少。


你可以将先息后本的利息理解为一条直线,而等额本息则是一条缓慢下降的曲线。


第六个风险点,转贷的手续成本。


比如资金过桥产生的垫资费,手续服务费、空壳公司的费用等等,综合算下来并没占到太大便宜。


最后,时刻谨记:千万不要投机取巧,丢了西瓜捡芝麻。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