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别以为孩子还小,他就没有烦恼
烦恼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它多来自内心的不安宁。其实,大多数烦恼是杞人忧天,担心的事情并不一定会发生,但是由于孩子的“免疫力”较差,因此烦恼往往会“乘虚而入”。于是,在一些家庭里便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妈妈,我睡不着。”
“是不舒服吗?”
“不是,我担心明天会下雨,班里组织的郊游就会取消呢。”
“儿子,你晚饭怎么只吃了一丁点儿呢?”
“妈妈,我吃不下,明天老师就要公布考试成绩了,我担心自己没及格。”
“妈妈,我不想去乡下姥姥家。”
“为什么?是不喜欢姥姥吗?”
“不是,我担心去了会像上次一样又停电,害得我连电视都看不上。”
那么,孩子们担心的这些事情真的都会发生吗?根据概率,99%不会发生。这些孩子的烦恼都是自找的,是杞人忧天。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寻烦恼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再怎么样的忧虑都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自己的心情更糟糕,想法更消极而已。 孩子偶尔忧虑、烦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疏忽而不加以正确引导。孩子自己一时无法意识到烦恼对身心的危害,这样烦恼就会像章鱼的手一样,把孩子紧紧箍住,使孩子喘不过气来,从而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
每个孩子都会有烦恼,关键是看父母如何去应对。为了帮助孩子尽快走出烦恼的阴影,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需要释放烦恼
家长应该接受并允许孩子释放烦恼,只要孩子的言行不是太过分,家长可以让他适度哭闹或大声吼叫,也许孩子会使用侮辱性词语,比如“我恨你”,家长要理解接受,因为孩子需要通过表达来释放,他真正的意思是“我非常生气,我想让你帮助我分担我的烦恼”。孩子能够将烦恼情绪及时释放是件好事,释放可以宣泄负面情绪,避免抑郁,使孩子形成健康、乐观的人格。值得一提的是,家长要意识到该怎样教会孩子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孩子需要倾诉烦恼
家长要做孩子的倾诉对象,要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去想、去倾听,这样才能及时了解他烦恼的原因,从而帮助他摆脱烦恼。比如,孩子与小朋友争吵,小朋友占了上风,孩子心里会十分难受,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主动诉说,如“你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讲给我听一听吧”。家长只要能耐心倾听,让他发泄心中的怒气,孩子就会很快忘记心中的恨意,烦恼也许自然就消失了。
(3)孩子烦恼时需要安慰
孩子若是因遇到挫折而产生烦恼,自然会希望从家长那儿获得理解和安慰,家长的安慰能抚慰孩子受创的心灵。当孩子烦恼时,可能会满脸鼻涕眼泪地向家长哭诉,或是愤愤不平地抱怨其他小朋友。这时,家长先要能接纳他的情感,听听孩子的倾诉,然后根据情况适度的安慰。家长处理的态度一定要适度,要表现得很镇静,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讲话,既不能太敷衍,如“没关系,不要紧”,三言两语带过,这样孩子会觉得你不重视他的问题,对家长产生怀疑,也不要太严厉,一个劲儿说孩子的不是,这样会使他更烦恼。家长安慰孩子,是设法使他的烦恼在爆发后能够渐渐平息下来,但不应该是无条件地顺从。如果毫无原则地一味迁就孩子,就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4)锻炼孩子的承受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娇气、任性,一点儿小挫折就会引起烦恼。孩子爱表现是优点,如果演变成爱妒忌、心理承受力差的情况,不仅会自我烦恼,将来也很难立足于社会。所以,家长要从小锻炼孩子的承受能力,让孩子既经得起表扬,又受得了委屈。这样,孩子面对挫折才会越加勇敢、坚强,也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