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我一直很好奇,高中数学考试每次145+的人怎么做到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 新起点家教 请勿搬运谢谢 新起点家教可以推荐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家教老师 具体可以咨询了解 微信 xinqidianjiajiao
楼主是广东考生,高考数学147:
我说一下我的看法。如果你平时成绩在某个分数左右波动,可以认为你的实力就在考那个分数的水平,但是如果你想次次都考满分,就至少得有个能考两百分的水平。换言之,成绩稳定在140左右和稳定在145+的同学,虽然只有不到十分的差距,但是知识的储备量至少相差了好几本书。
当我念高中的时候也会经常有同学来问我,为什么大家都来不及,而你却总是能考满分。于我而言,我觉得我每次成绩都考很好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
①扎实的计算功底
正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计算能力面前,所有的运算技巧、解题技巧都相形见绌。尤其是高考中的解析几何大题,基本没有任何思考量,纯粹地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在21世纪,计算数学甚至成为了数学系的四大主要分支之一。计算是数学中最根基的部分,只有计算能力强大,才能为你节约大量考试时间。目前应该除了上海高考外都禁止用计算器,而且即使上海考试有计算器的加持,强大的心算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甚至你需要熟练使用小学时候学习的记忆20以内数的平方、2的10次以内的幂、3或者5的4次以内的幂、头同尾合十心算技巧等等。如何算得又快又对,虽然是小学时候就学的东西,但是终身受用。
②提前预习功课
我并没有提前太早学习新课,但是至少每个学期开始发新书的时候,我会抽一些晚自习的时间先把整个学期的数学书全部看一遍(其实所有学科的教科书我都这样干)全部看完并且理解以后,老师讲课的时候再听一遍,就相当于学习了两遍。
人们总说学霸总是不听课不做作业的,其实我想说不是。我虽然不听课,但作业还是要做的:因为看过一遍教科书,自己对着辅导练习册做做题就会了,没有必要再听课浪费时间。因此数学课对于我而言就是自修课,数学老师也跟班上同学说,要是跟我一样次次考满分,也可以不听课。
这个时间我并没有闲着。我会选择做一些竞赛题,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听课,稍微听一些,觉得有趣的会自己做一些探究课题。
③题海战术,多做练习题
总有同学说,题型太多变了,每次学习了这个,他又换个题目考。我只能说做的题目还是太少了。高考不是竞赛,如果你刷的题足够多,你就能几乎做过所有高频的考点。
我高一就开始刷高考卷,刷到高考还在刷。高一的时候高考卷自测根本不及格,很多题都看不懂。但那又怎么样呢,做着做着就会了。到了高三正常考试的时候,基本就是手到擒来,而且很自信,做下去就对。
也就是说,不要在考试的时候去思考新的解法,思考方法的时间应该花在课后,而不是在考场上。真正的高分考生,基本就是看到一道题,就知道他在考察你什么知识点,也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做。尝试一下,基本路就走通了,如果还走不通,再换个方法试试。
④不局限于教材,广泛地学习课外知识
相信很多同学学习过“解三角形”这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三角形中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但是课外的习题还有“非直角三角形△ABC中,tanA+tanB+tanC=tanAtanBtanC”这样的结论,也帮我快速解决过无数解三角形大题。
除此以外,我发现很多同学最希望听老师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不考”,就把某个知识点一划,便再也不看。据我所知,在三角函数这一章节,很多省份不考积化和差、和差化积这两组共八个公式,还有万能公式、半角公式也并不在考纲里。但这些名词,即使不在考纲里,也很可能会出现在课堂上老师的口中:“我们讲一个从教材中删掉的重要知识点……”
但是对于我来说,在我的中学阶段,出于求知,我会把这些“额外”知识点自己单独推导至少一遍,而实践也证明了:若是真的考试用不上,任课老师为什么还要分出宝贵的课堂时间来讲这些东西?
有非常多的同学问过我,很多题目用传统解法做不出出来,而你又是怎么能够给出那么令人惊讶的破局思路和方法,你到底是怎么想到的?
我会回答说,那是因为我见得太多了。我会经常使用多种方法求解同一道练习题,这样在考场上我就有更多的思路来应对一道题。
⑤做题习惯好
我在这里提到的做题习惯,主要指的是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个指的是计算的时候心态好,耐心。
每一步计算时心态都很平静,不浮躁。写下每一个数字的时候都会顺手检查一遍有没有算错或者抄错。这一点在面对计算量巨大的题,尤其是坐标系下的立体几何题、解析几何题以及导数大题时尤为重要。不知道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做大题时候算错了重算导致时间来不及的情况呢,我想应该是有的吧。
作为一个批改过高考卷的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改卷老师想看到的卷面。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卷面,心里会想什么。至少我会想,这样的学生就是满分的料子。帮他检查一下答案对不对,若是全对,我连过程都不想看了,直接给他满分。
事实上我确实依靠这样的方式在平时考试中骗到过分数,即使我的证明是错误的,但是阅卷老师根本没有细看就直接判了我对。甚至有过我蒙对了大题答案,过程几乎乱写,最后还拿满分的经历。(虽然不是很建议大家这么做)
而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时候,我也会尽量写得工整清晰。
相信无数的老师强调过:卷面是隐形的加分点。
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
当老师的这点都懂,这时候卷面的价值就来了。阅卷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你的答案半对不对,与其在那里纠结半天你写得到底算不算对,要不要给你分,基本上就是看卷面,写得工整判你对,写得乱七八糟直接判错。
也许我和你写的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我就是因为卷面问题比你高两分,你觉得气不气。
在学校里,你可能还会因为自己“写的是3但长得像5被老师判错扣分”这件事耿耿于怀,找任课老师理论,但如果是中高考呢?
而在目前的阅卷制度下,你的一份卷子,会被按题目拆分,会被十几个人批阅——卷面的影响,会被放大至少十倍。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你每道大题都写得模糊不清乱七八糟一片,每道大题偷偷扣你一两分卷面分,加起来十分就没了。更可怕的是,这还只是一门科目。
把字写工整,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这不是要求把字体书写得多么美观,多么艺术,只是要求你写的字能被人轻易认出来。
楼主是广东考生,高考数学147:
我说一下我的看法。如果你平时成绩在某个分数左右波动,可以认为你的实力就在考那个分数的水平,但是如果你想次次都考满分,就至少得有个能考两百分的水平。换言之,成绩稳定在140左右和稳定在145+的同学,虽然只有不到十分的差距,但是知识的储备量至少相差了好几本书。
当我念高中的时候也会经常有同学来问我,为什么大家都来不及,而你却总是能考满分。于我而言,我觉得我每次成绩都考很好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
①扎实的计算功底
正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计算能力面前,所有的运算技巧、解题技巧都相形见绌。尤其是高考中的解析几何大题,基本没有任何思考量,纯粹地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在21世纪,计算数学甚至成为了数学系的四大主要分支之一。计算是数学中最根基的部分,只有计算能力强大,才能为你节约大量考试时间。目前应该除了上海高考外都禁止用计算器,而且即使上海考试有计算器的加持,强大的心算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甚至你需要熟练使用小学时候学习的记忆20以内数的平方、2的10次以内的幂、3或者5的4次以内的幂、头同尾合十心算技巧等等。如何算得又快又对,虽然是小学时候就学的东西,但是终身受用。
②提前预习功课
我并没有提前太早学习新课,但是至少每个学期开始发新书的时候,我会抽一些晚自习的时间先把整个学期的数学书全部看一遍(其实所有学科的教科书我都这样干)全部看完并且理解以后,老师讲课的时候再听一遍,就相当于学习了两遍。
人们总说学霸总是不听课不做作业的,其实我想说不是。我虽然不听课,但作业还是要做的:因为看过一遍教科书,自己对着辅导练习册做做题就会了,没有必要再听课浪费时间。因此数学课对于我而言就是自修课,数学老师也跟班上同学说,要是跟我一样次次考满分,也可以不听课。
这个时间我并没有闲着。我会选择做一些竞赛题,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听课,稍微听一些,觉得有趣的会自己做一些探究课题。
③题海战术,多做练习题
总有同学说,题型太多变了,每次学习了这个,他又换个题目考。我只能说做的题目还是太少了。高考不是竞赛,如果你刷的题足够多,你就能几乎做过所有高频的考点。
我高一就开始刷高考卷,刷到高考还在刷。高一的时候高考卷自测根本不及格,很多题都看不懂。但那又怎么样呢,做着做着就会了。到了高三正常考试的时候,基本就是手到擒来,而且很自信,做下去就对。
也就是说,不要在考试的时候去思考新的解法,思考方法的时间应该花在课后,而不是在考场上。真正的高分考生,基本就是看到一道题,就知道他在考察你什么知识点,也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做。尝试一下,基本路就走通了,如果还走不通,再换个方法试试。
④不局限于教材,广泛地学习课外知识
相信很多同学学习过“解三角形”这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三角形中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但是课外的习题还有“非直角三角形△ABC中,tanA+tanB+tanC=tanAtanBtanC”这样的结论,也帮我快速解决过无数解三角形大题。
除此以外,我发现很多同学最希望听老师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不考”,就把某个知识点一划,便再也不看。据我所知,在三角函数这一章节,很多省份不考积化和差、和差化积这两组共八个公式,还有万能公式、半角公式也并不在考纲里。但这些名词,即使不在考纲里,也很可能会出现在课堂上老师的口中:“我们讲一个从教材中删掉的重要知识点……”
但是对于我来说,在我的中学阶段,出于求知,我会把这些“额外”知识点自己单独推导至少一遍,而实践也证明了:若是真的考试用不上,任课老师为什么还要分出宝贵的课堂时间来讲这些东西?
有非常多的同学问过我,很多题目用传统解法做不出出来,而你又是怎么能够给出那么令人惊讶的破局思路和方法,你到底是怎么想到的?
我会回答说,那是因为我见得太多了。我会经常使用多种方法求解同一道练习题,这样在考场上我就有更多的思路来应对一道题。
⑤做题习惯好
我在这里提到的做题习惯,主要指的是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个指的是计算的时候心态好,耐心。
每一步计算时心态都很平静,不浮躁。写下每一个数字的时候都会顺手检查一遍有没有算错或者抄错。这一点在面对计算量巨大的题,尤其是坐标系下的立体几何题、解析几何题以及导数大题时尤为重要。不知道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做大题时候算错了重算导致时间来不及的情况呢,我想应该是有的吧。
作为一个批改过高考卷的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改卷老师想看到的卷面。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卷面,心里会想什么。至少我会想,这样的学生就是满分的料子。帮他检查一下答案对不对,若是全对,我连过程都不想看了,直接给他满分。
事实上我确实依靠这样的方式在平时考试中骗到过分数,即使我的证明是错误的,但是阅卷老师根本没有细看就直接判了我对。甚至有过我蒙对了大题答案,过程几乎乱写,最后还拿满分的经历。(虽然不是很建议大家这么做)
而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时候,我也会尽量写得工整清晰。
相信无数的老师强调过:卷面是隐形的加分点。
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
当老师的这点都懂,这时候卷面的价值就来了。阅卷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你的答案半对不对,与其在那里纠结半天你写得到底算不算对,要不要给你分,基本上就是看卷面,写得工整判你对,写得乱七八糟直接判错。
也许我和你写的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我就是因为卷面问题比你高两分,你觉得气不气。
在学校里,你可能还会因为自己“写的是3但长得像5被老师判错扣分”这件事耿耿于怀,找任课老师理论,但如果是中高考呢?
而在目前的阅卷制度下,你的一份卷子,会被按题目拆分,会被十几个人批阅——卷面的影响,会被放大至少十倍。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你每道大题都写得模糊不清乱七八糟一片,每道大题偷偷扣你一两分卷面分,加起来十分就没了。更可怕的是,这还只是一门科目。
把字写工整,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这不是要求把字体书写得多么美观,多么艺术,只是要求你写的字能被人轻易认出来。